InSian Gallery

印象畫廊:【20年築一夢-聽洪易如何打造他的個人美術館】

20年築一夢-聽洪易如何打造他的個人美術館

鄭乃銘/Cans藝術新聞No.266 2020年3月號



這個夢,洪易(b.1970)一做就做了20年。

儘管,一個夢做了20年,但對於洪易來說;他終究還是把夢給成真了。

位於彰化市彰南路六段的洪忍文創美學-洪易美術館,2月21日正式開館,這同時也是亞洲陷入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風暴以來;第一家新開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同時,洪易也寫下台灣50歲以下當代藝術家群裡,第一位創設個人美術館的首例。另外,他也首度創下台灣的美術館開館有史以來,第一位運用空拍機拍攝在戶外熱鬧非凡開館場面的藝術家。



洪易美術館大器座落在彰化市彰南路上,期盼帶動周邊環境新藝術氣息



青年時期投入創業 30歲才回歸藝術夢

洪易,本名是洪鴻溢,1988年從明道中學美工科畢業,儘管鍾愛藝術,但他與其他藝術家最大不同點就在這個節點;已經可以斷定出未來對個人生涯規劃差異點。洪易並沒有繼續升學,選擇立即投入社會工作,他對於開設餐飲店格外熱衷,一路下來的事業發展都在這個基礎點上。1992年他成立泡沫紅茶店、1993年他開餐廳-藝術新樂園;1994年繼「藝術新樂園」又加開一間「香蕉新樂園複合式餐飲」、1995年他又開了一家黑貓俱樂部;基本上還是餐飲業、1996年他設計阿荳原始茶店;同年創立x世代台灣私立美術館、1999年他設計黃金教堂pub,2000年他進入台中20號鐵道倉庫;成為駐站藝術家,這一年他正好是30歲。20號鐵道倉庫,其實就是政府釋出公有閒置空間來做為文化用途,採取BOT運營模式,成功開創閒置空間再獲新機的模範,那個時候取得運營的民間單位也就是台灣資深BOT運營高手-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成為20號鐵道倉庫駐站藝術家,應該是洪易人生關鍵的轉折點,他開始正視自己對藝術戀戀不忘的癡情,即便是擁有落落一長串開設Pub、餐飲店的經驗,但是他每創設一家餐飲店,其實都在實踐他熱愛空間裝置的理則,在不同空間打造不同的藝術氛圍,並且持續不斷實驗/證驗自己對藝術創作的想像。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的首度個展【戀戀-戀本尊】也推出,成功地莫下外界對這位喜歡開餐飲、又喜歡以藝術裝置空間的藝術家有了認識。

洪易說「我對想要擁有一間美術館的夢,應該也就是在2000年這個時候埋下種籽的·那一年是我正式投入藝術創作的元年,到今年;整整20年。20號倉庫、入行20年,我終於把夢想實現了。選擇2月21日開館也有特殊意義。不再是20;而是21,意味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開始,所以,跨出20之後的第一步,因此是21號開館」。



洪易美術館不是冰冷白盒子它更像是有溫度的藝術家的「家」



洪易對美術館的概念,嚴格講與傳統美術館性格有些許不一樣。這個美術館的前身是穀倉,後來則被飼料工廠接手。飼料工廠遷離之後,荒廢一段時間並沒有再繼續有其他承租單位使用。洪易說「剛接觸到這個地方,我很直覺就認為;這就是我想要建立成為美術館的處所」。因此,洪易花了四年時間來打造。這當中,自然也包括為了空間基地建構得更充足,以美術館現地基礎的旁邊房舍,他也想辦法購置從建築本身的結構上,可以看出穀倉本來的框架,還有就是洪易加上台灣紅磚建築,他讓建築外觀的本身形成兩種類比差但又相互連接,這個作為事實上也點出他向來在自己藝術創作核心肌群所植入的傳統彩繪與簡化造型的動物樣貌。

台灣紅磚搭配巴洛克色彩風格設計的建築外觀



洪易讓自己的美術館考量的就如同人在「家」的居住空間,利用工廠原有的空間轉折與樓層來塑造展廳的多元功能區隔,主題館的常設廳是以他的作品為主,另外不同展廳則有國際交流合作的藝術家作品、新生代台灣藝術家展覽空間,甚至也設計能提供給未來駐館藝術家居住的房間,洪易撇除了美術館白盒子既定框架,他保留穀倉工廠本來的大型機具;藉此提醒自己與來客知道這個場域的「起家暦」是源自什麼。空間的原生被挪借來點破自己就是從20號鐵道倉庫的工作室「起家」,而他也想藉這個空間來提醒目前跟在身旁一起打拼的年輕藝術家,再宏大的夢想,都要先落實到基礎基地,把平台先建構出來之後,才能夠慢慢促成交流的壯大。

洪易,一個極端典型的台灣囝,有夢,但很明瞭築夢得踏實。

我問他,以一位藝術家的單純收入,要擁有這樣的一個美術館何等困難,你是如何辦到的?

洪易說「我跟畫廊合作,我最感謝的不僅僅是畫廊幫助我,讓我的作品被更多人知道、喜歡、收藏,我感激的是;畫廊願意告訴我該如何為自己10年、20年後先作設想」。「印象畫廊的歐先生諄諄教誨要我有多餘的錢;就得想辦法置產。而且他還教我該如何選擇有潛質的房產位置」。「我不隱瞞你,要實踐這個美術館的夢想,單憑我的能力,自然是有限。我當然還是有的向銀行申請貸款。但我可以很心安理得告訴你,如果沒有過去積累下來房產得以脫手變現,我也難有基礎跨出這一步」。「所以,當我自己走過來,我才有那個能力去告訴年輕藝術家,該如何規劃自己10、20年後的自己,該如何規劃未來自己想要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上」。「台灣藝術家一路經驗,你看得比我多,但是藝術家在保有自己的藝術靈魂之餘,最欠缺也許就是在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和想像,好像都很安於現狀等待人家上門。可是,我真的不是這樣想。我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生意,現在想想那段經驗何嘗不幫助我懂得面對現實」。對洪易而言,喜歡藝術,熱愛藝術,但這位腦筋相當清晰的藝術家更清楚要養一個夢,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想像,還有現實的條件。他深切明白得要有現實的配備,才能讓自己的夢得以走遠、走實。因此,他的每一步紮紮實實都來自於親身的實踐。

台灣當代藝術家曾雍甯約莫10幾多年前到靈川探訪洪易的工作室,印象特别深刻。曾雍甯就說「…他都自己來,焊接、打磨、彩繪⋯,就是這樣幹,這樣過來的。他的作品,完全跳脫傳統的規則,但因為不想要跟隨舊有章法,他只好自己實驗,自己去探索可能性。這也就是他今天創設的美術館,走的不是傳統美術館的路線。洪易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去敲開成功的路,他的成功也就在於他對自我的實現,到目前;還真沒看到台灣還有哪位藝術家像他」。



細數洪易,沒有形式,沒有規則,將生活感受用手、眼,一張張記錄下來。



珍珠如何變成珍珠奶茶 企業發展文創美學該與藝術家通力合作

洪易與若干台灣企業也維持相當好合作的情誼;且合作也都有好長時間。在他一路的藝術創作發表過程中,這些企業財團對他的熱情支持更沒少過。

這位善於學習也極度聰明的藝術家就以自己與「禮坊」為舉例。洪易說「企業也希望自己的產品都能夠和群眾有更好、更密切的接觸,這當中企業自然也很積極去尋求產品從包裝到實質內涵上,都能夠不斷有新意也能處處能打動群眾」。洪易以十二生肖為基礎,幫「禮坊」所設計的聯名限量瓷器禮盒,一方面成為該企業最美的包裝禮盒;也同時創造文創藝術品收藏的新價值。因為有這樣的愉快合作基礎,「禮坊」也在特殊節日請洪易量身打造屬於節日的特別限量瓷器禮盒,這些既有藝術家加持又能塑造企業獨特形象的文創作為,確實為彼此贏得更多的喝采。

洪易很坦白的說「我從與企業的互動上獲得很大的啟發是,任何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有廣大的受眾群,如何建立良好服務客戶的內容和作為,進而能不斷創造拉近企業與受眾的距離,這個功課讓我更能反射回到檢視自己當藝術家的角色,也就是藝術家也需要建立基礎的受眾群、也必須思考如何能透過作品;創造欣賞者與收藏者更密切的關係,甚至提供更多的故事性可以被敘述」。「所以,我才會這樣想,藝術家的養分是在企業家手上」。「如果企業在尋求自己產品的創意、企業美學過程中,能夠多找找像藝術家這樣的角色;找會作夢的人來參與、投入,那麼在產品的新構過程,這樣的角色正足以提供給企業内部一種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這與鼓勵企業購藏藝術品,可以構成兩個極大不同的視野」。

洪易始終覺得,台灣應該致力在軟實力的提升,藝術家接受政府的補助;往往都只是短暫或屬於專案性。政府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多鼓勵企業如何與藝術人才形成好的良性共構,讓企業產品不僅是提供實用性;也能夠充滿感覺性。他說「企業與美學間的接軌,我認為;藝術家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也應該出面來鼓勵」。「我們應該思考的從環境裡把自信找回來,而不是只一味從國外購買版權,卻忽略自己的環境其實也有好的人才」。

這位講話有時挺無厘頭,但又有趣實在的藝術家說「珍珠奶茶怎樣誕生?就是珍珠不小心掉進奶茶裡,所以就有了珍珠奶茶。許多的創意都有可能是經由如此碰撞出來的」。



戶外夢幻水池,與洪易作品「鴛鴦」相呼應。



美術館是藝術家的「家」一個可以追夢與實踐的處所

洪易將洪易美術館視為一個開始、視為一個廣納藝術人才的平台。

在這裡,不同國籍藝術家得以有發表、研創、交流的機會與展示空間。在這裡,也能讓自己藝術創作以外的美學文創作品獲得一個被認識的機會。洪易說得極好。「這裡是藝術家的「家」,它是一個有溫度的處所,而不是一個冰冷的白盒子。這裡,可以作夢、可以幻想,儘管幻想不一定都能成真。可是,這裡卻能讓作夢、幻想的人,有個動力去讓自己的夢成真」。



保留舊穀倉機具與大型銅塑作品呼應


參展藝術家

洪易, Hung Yi

REFERENCE

印象畫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