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an Gallery

印象畫廊:【創意家 / 大格局、大氣勢 挑戰藝術最高殿堂】專訪印象畫廊歐賢政

投入藝術推廣工作三十年,印象畫廊在台灣畫壇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畫廊的負責人歐賢政先生,在台灣美術文化產業的傳承與交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前輩美術開啟,中堅輩藝術傳承,到當代藝術的創新,聽他娓娓道來,能深刻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情與能量。

創意家攝影 / 印象畫廊負責人歐賢政

從1987年在台北忠孝東路羅馬大廈開設印象畫廊1989年畫廊搬到阿波羅大廈。隨著新媒材興起,藝術家的作品量體越做越大,印象畫廊也不斷拓展空間,2003年印象再遷到八德路上,2007年後落腳仁愛路圓環附近,佔地近400坪,每一次搬遷,都是更上一層樓的躍進與突破。

在印象畫廊,你可以看到令藏家愛不釋手的趙無極,朱德群,楊三郎,李石樵,張義雄和朱銘等大師的經典創作,也可以看到洪易,常陵等年輕輩藝術家的作品;經過多年努力,兄弟,侄子等家族人力全部投入畫廊經營,印象畫廊舉辦過的展覽,具規模的就有數百個,為台灣藝術打造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歐賢政以宏大的格局與視野,與藝術家一起開創無限的可能。 



遍訪歐美各大美術館 汲取藝術養分

歐賢政本身學商,並非科班出身,但熱愛攝影的他在20多年前,因為靈敏的嗅覺讓他從畫框業務中賺到了創業的資本,而又在從事進出口藝術相關貿易期間,有機會能多次走訪歐美各大美術館,回憶起草創時期,歐賢政説:「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我們就提著一隻007手提箱,飛到全世界。 」為了開拓視野,吸收與藝術的養分與最新觀念,經常像空中飛人一樣往來馬德里,伯明罕,洛杉磯,紐約,倫敦,巴塞隆納,巴黎等歐美大城市,在那些收藏了無數藝術傑作的美術館裡,他培養出精練的眼光與藝術修養,也漸漸摸索到美術館及藝術市場的經營之道。 



用熱情感動前輩畫家 流傳藝壇佳話

藉由這段大量觀察研究經典作品的機會,提昇對藝術的鑑賞能力,同時從全球角度看回台灣,他更引進創新的經營模式。當時楊三郎,李石樵等大師都還健在,歐賢政説,當他看到楊三郎,李石樵,張萬傳等前輩美術家的作品,經常看到出神,覺得深受感動,他們一生為台灣美術奉獻到了晚年生活上卻缺乏照顧,便決心盡自己的力量,幫助老師創作。當時每星期一,四兩天上午四點十分就從阿波羅大廈家裡出門,四點四十分就到楊三郎老師永和家門口接他,趕在早上第一道曙光出現之前,在萬里,卯澳或三峽,大溪等遍及二十幾個景點,幫他擺好畫架,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五年之久,每天工作16個小時。

1989年,歐賢政有幸認識李石樵老師,每週三到四次。歐賢政便會在中午前往八德路拜訪李石樵的畫室。由於老師是一位非常專注創作的藝術家,在當時要見李石樵老師是非常不容易,只有在中午才有午休時間,一方面為老師攜帶午餐及其最愛的鮮魚湯,一方面可以與老師閒聊,暢談台灣藝壇。而每個月歐先生也會親自去載李石樵老師來畫廊一至兩趟,來畫廊是李老師最喜悅的時刻,因為印象畫廊是李石樵的舞台,而當時的藝術界與收藏家一耳聞李石樵來畫廊便爭相前來,只為了一睹大師風采。 

翻開數十本相簿,回憶起與前輩畫家相處的時光,一幀幀畫面都是最珍貴的台灣美術史料,原本楊三郎老師不喜歡拍照,但歐賢政告訴他應該為時代留下記錄,長期與這些台灣美術上的國寶級藝術家相處,不但親炙活生生的藝術史,也學到一生受用無窮的正確觀念。

因為對藝術的熱情,歐賢政感動了楊三郎,李石樵,張萬傳,洪瑞麟...,進而陸續珍藏他們最好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到了晚年依然具有極豐沛的創作能量,因為歐賢政的努力與付出,為台灣美術留下更多值得傳世的藝術瑰寶。 

歐賢政拜訪永和楊三郎工作室,通常每星期一次。

走向國際 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

歐賢政認為:「二十年是一個藝術斷代,我們挖掘每個斷代最好的藝術家,為了吸引他們,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要讓自己變成這行的佼佼者才有機會。」 

印象畫廊抱持著承先啟後的觀念,以開放的態度,多元的思維,舉辦有意義的展覽,更嘗試主動出擊,舉辦國內外大型地景藝術展覽,包含室內、 戶外廣場、 公共建築,讓藝術與民眾親近產生互動,成功舉辦台北花博公園,台中市政府,高雄佛光山,日本東京雕刻之森美術館,美國舊金山市政廣場等…大型展覽,將藝術具環境作美好的結合。

印象畫廊憑藉私人畫廊之力將台灣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努力策畫許多國際大城市的公共藝術展,相繼舉辦了日本東京雕刻之森美術館,美國舊金山市政廣場,紐約百老匯大道及華盛頓DC,雙橡園等國際城市的大型地景藝術裝置。洪易的展覽在國際上備受肯定,展覽時包括舊金山市長李孟賢,華盛頓市長鮑賽女士等都親自主持開幕,也引起越來越多國際藏家,藝術機構,美術館對於洪易創作的重視,這在台灣藝術產業基本上是全新的旅程,也是最棒的國際藝術交流。

洪易的作品是新時代雕塑的象徵,每一件作品皆為獨立鍛造,塑型,造型變化萬千。單憑畫廊之力,從日本美術館到舊金山公共空間,一路面對,摸索和解決不同國家的文化民情,辦展難度越來越高,每一回的國際展覽事前都經過嚴謹的計畫、場勘,甚至佈展往往都是在夜間進行,工作團隊必須克服國外法規,施作安全與運輸保險等,箇中酸甜苦辣,都是希望為台灣藝術家創造更廣闊的大舞台,讓洪易的彩繪雕塑散播到世界各地。 

國際重大展覽佈展團隊展現專業與力求完美

收藏要先喜歡 還要會「藏」

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台灣藏家開始收藏藝術品,到了90年代,仕紳,企業家,醫師,建築師等,是收藏的主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收藏家開始進入藝術品市場。歐賢政剖析藝術品收藏的秘訣「首先要很喜歡,再來要找到對的藝術家,再去收藏他的作品」,比如説朱銘,朱德群,趙無極等名家,都是不可錯過的珍品。更重要的是,要會“藏“,如果你不會「藏」,上漲50%、一倍可能就脫手了,但藝術品增值絕對超乎想像,如果財力許可,盡量買大的作品因為那有可能成為他的masterpiece代表作,通常到最後創天價都是這些重要的作品。像是趙無極,每次拍賣都刷新個人世界紀錄,張大千則是二十世紀最頂尖的水墨畫家,從傳統水墨技法中不斷創新,藝術成就獲得全球肯定,所以收藏是越大牌越好、越有國際觀的藝術家越好。 



收藏藝術品的考量要點 

1. 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
2. 耳熟能詳的藝術家,知名度越高越好 
3. 作品保存完善,完美無瑕 
4. 全盛時期的代表作,越大越好 
5. 嶄新的觀念,元素,超越時代的創作 

傑夫坤斯 慶典系列 氣球動物群組

眼光要創新 找到屬於個人的元素

歐賢政認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元素,藝術家眼光要創新,他和朱銘從1989年合作到現在,「你看他簡單到極點,人家要一百刀,兩百刀,他只要幾十刀就夠了,而且淋漓盡致,大刀闊斧的氣勢,這個就是大師的作品」。藝術家要有屬於當代的,個人的元素,不能有任何人影響,像洪易,他就是屬於亞熱帶,非常熱情,不是歐洲丹麥或俄羅斯的,那些國家沒有這種熱情的感覺在洪易做起來很簡單,別人做不出來,那是屬於自身傳統文化的底蘊。

「台灣在半導體,筆電,高科技,紡織等各領域菁英都有世界一流的成績,還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家更需要獲得肯定」,歐賢政三十年來承先啟後,持續關心老,中青藝術家的創作,維持深入互動的關係,與他們攜手努力,朝向國際去開疆闢土,挑戰藝術的最高殿堂,唯有大格局,大氣勢,才能成就台灣的驕傲。


REFERENCE

https://creator-taiwan.com/%E9%97%9C%E6%96%BC%E5%89%B5%E6%84%8F%E5%AE%B6/